用一個敏感器件只能獲得一個點的信息,因而在空間的分辨率方面缺少寬范圍的信息。此時如果在寬范圍內進行掃描,并對獲取的信號進行適當處理,就能夠掌握廣闊空間及復雜物體的狀態,這就是檢測的多維化,可以說是從“計量”向“狀態的識別”靠近了幾步。再者,只要把外加信號根據特定的物理法則進行轉換,把不具有智能的教感元件用計算機的智能來加強,從而使傳感系統高性能化,就能進行更精確的檢測,實現硬件難以實現的功能,這就是傳感器的智能化。敏感元件與微機有機地結合創造出新功能,而且使信號在敏感元件附近就能進行局部處理,從而使CPU和傳輸線路的負擔減輕,效率提高。
人眼視網膜的光接收細胞約有幾億個,但是從眼球向大腦傳送的神經數只有2-3個位數,可見通過視網膜的處理,信息就被壓縮了。作為系統化使傳感器產生新功能的典型例子就是日本正在研制的智能化固體圖象傳感器,這是一種將陣列化的光電探測器,掃描功能與微機結合為一體的器件,總的來看它是具有把二維光學圖象轉換成有用信號的多維化和智能化傳感器。今后傳感器的發展將通過傳感器的集成化、系統化,不斷向著具有二維或三維空間圖形,甚至包含有時序的四維功能傳感器過渡。
對于稱重傳感器輸入輸出特性,理論上的分析是復雜的和有限的,在實際中并非特別需要數學描述的形式。為了評價傳感器,目前尚無可行的全面衡!傳感器質量優劣的質量指標(有人提出過品質因數的概念),對此通常還是羅列出各種基本性能參數和環境參數作為檢驗、使用和評價傳感器的依據。對于具體的一種傳感器,并非全部指標都是必需的,設計和使用時,也不必追求各個指標都優良,而針對具體使用的實際需要,只保證其主要參數即可,目前傳感器研制的重點已不再是追求各單項性能指標的優異,而主要的是關心其穩定性和變化的規律性。
下一篇:數字式稱重傳感器的軟件技術